服务热线:13988889999

站内公告:
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致死率高热射病预防重于救治

你的位置: 首页 > 活动专题

致死率高热射病预防重于救治

2025-09-12 09:10:17  点击量:

  入伏(7月20日)在即,华北、黄淮、江淮等地持续出现39℃至41℃高温。滚滚热浪中,中暑警报频频拉响。然而,在“中暑”这个广为人知的概念背后,还潜藏着一个更致命的威胁——热射病。它的致死率高达20%-70%,却常因认知不足而被忽视,成为高温季节里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  “热射病并非普通中暑的简单升级,而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的彻底崩溃。”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急诊科主任王飞说,高温高湿环境下,人体产热速度远超散热能力,核心体温会迅速飙升至40℃以上,进而造成神经器官受损,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。

  与普通中暑时头晕、乏力症状不同,热射病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、惊厥甚至昏迷;同时还可能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,像肝脏、肾脏损伤,心脏功能异常等。“这些器官一旦受损,往往难以逆转,这也是热射病致死率高的核心原因。”王飞说。

  临床上,常见的热射病患者主要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两类。前者多为高温下高强度作业的健康青壮年,如军人、建筑工人、运动员等;后者则集中于70岁以上老人、慢性病患者及孕妇儿童,他们体温调节能力弱,容易在闷热室内不知不觉陷入昏迷。

  《中国急诊医学杂志》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,65岁以上老年热射病患者死亡率接近54%,远高于年轻人群。“更需要重视的是,很多人认为只有户外活动才会引发热射病,其实室内热射病占比达总病例数的六成。”王飞提醒。

  专家建议,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,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间。外出时做好防晒,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物。及时补水很重要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,可适当喝些含电解质的饮料;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,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避免连续高强度作业。

  热射病并非突然降临,而是轻微中暑逐渐恶化的结果。患者一旦发病则十分凶险,救治过程就是跟死神赛跑。

  近日,由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领衔制定的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版)》首次提出热射病救治生命链概念,并明确了“降温第一”的急救原则。

  专家指出,当患者出现高热、无汗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必须在30分钟内启动降温措施。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,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,若在室内,可将空调温度调至16-20℃,用冷水喷洒全身并配合风扇吹拂。“在等待救护车时,可用冰袋敷于颈部、腋下等,帮助快速降温。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,但意识不清者禁止喂水,以防呛咳窒息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常务副主任李晓晶说。

  “务必谨记,救治热射病患者,降温是核心,送医是必需,任何犹豫观望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。”王飞强调。

首页 |景点介绍 |客房展示 |景点新闻 |路线推荐 |农家院 |特色美食 |活动专题 |在线留言 |联系我们

13988889999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电话:0898-88889999手机:13988889999
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88889999号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