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13988889999

站内公告:
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古老技艺为新时代雪域高原注入发展活力——新时代西藏非遗保护传承结硕果

你的位置: 首页 > 农家院

古老技艺为新时代雪域高原注入发展活力——新时代西藏非遗保护传承结硕果

2025-08-29 11:02:51  点击量:

  

古老技艺为新时代雪域高原注入发展活力——新时代西藏非遗保护传承结硕果

  初秋的,布达拉宫巍峨耸立,八廓街人头攒动。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,高原大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悦。60年来,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,雪域高原孕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取得显著成就。西藏已基本建立起国家、自治区、市、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。2012年至2024年,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.73亿元,用于代表性项目保护、传承人记录、传习活动及设施建设工作。目前,全区共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760项、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。

  近年来,西藏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,制定了《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》,并先后开展两次全面普查,挖掘整理各类非遗线万余张,出版成果著述260余册。同时,西藏已为66名国家级、8名自治区级高龄代表性传承人完成抢救性记录。

  各类传习基地和传承平台的建立,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。目前,西藏拥有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家、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家,命名8个非遗特色县乡村、19个非遗旅游景区(点)、159个非遗传习基地和153支民间藏戏队。校园、社区、乡村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场所。

  在北郊,成立于2009年的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,作为自治区首家民办技工教育机构,坚持免费向偏远地区青年传授唐卡、金属工艺、藏服、制陶等技艺,迄今已培养上千名非遗人才,不少学员返乡开设工作室,把传统技艺带回社区,形成了传承与就业相结合的良性循环。“唐卡不是速成职业,而是一种匠心传承。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格桑感慨。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创始人宋明说: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懂技艺、会创新的新生代,让非遗‘活’在当下。”

  西藏坚持“保护为主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方针,推动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。夜幕下的雅鲁藏布江畔,实景剧《文成公主》以500余名演员演绎藏族历史场景,展现古老藏戏与现代舞美交织的画卷。《文成公主》已累计上演2200余场,成为游客走进西藏的重要打卡项目。

  2024年5月,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馆。馆内设19个展区,展示3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、3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51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观众在馆内可体验藏香制作、欣赏《格萨尔》说唱、了解唐卡和藏戏等。一位来自南京的观众说:“每幅唐卡都在讲述一个古老故事,体验制作过程让人印象深刻。”

  在日喀则市江孜县,阿佳格桑氆氇农民合作社的织布机飞梭作响,传统织造技艺在创新中焕发生机。如今,改良后的氆氇产品远销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。该合作社负责人格桑卓玛说:“氆氇不只是乡村的传家宝,它正在走向世界市场。”

  非遗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,也带动了文化产业。数据显示,2024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达111.44亿元,同比增长23.8%;文旅融合带动全区近2万家企业兴起,从业人员超10万人。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经济价值正在凸显。

  非遗不仅是文化遗产,更是凝聚民族团结的纽带。近年来,西藏大力推动非遗“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网络、进景区”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建成29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。中小学校把唐卡绘画、藏戏唱腔、传统乐器演奏等内容纳入课堂。在山南市琼结县小学里,国家级非遗久河卓舞代表性传承人尼玛为孩子授课,带领他们在久河卓舞中感受雅砻地区的民俗特色。

  社区活动同样丰富多彩。每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前后,西藏各地都会举办非遗展演和市集,展示唐卡、陶器烧制、藏香制作等技艺,吸引群众广泛参与。如今,在乡村节庆和社区舞台上,153支民间藏戏队活跃其中,锅庄舞、山歌、手工艺培训成为百姓生活的亮丽风景。

 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。今天的西藏,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,从旅游景区到网络平台,非遗的独特魅力处处可见。各族群众在共享非遗之美的过程中,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,更加坚定了做中华文化传承者的信心。

  60年来,西藏非遗保护与传承实现了从起步到完善、从抢救到创新的迈进。如今,古老技艺不仅得到系统保护,还融入产业和生活,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非遗保护的累累硕果,正凝聚起西藏各族儿女的团结力量,为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

  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

首页 |景点介绍 |客房展示 |景点新闻 |路线推荐 |农家院 |特色美食 |活动专题 |在线留言 |联系我们

13988889999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电话:0898-88889999手机:13988889999
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88889999号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>